【
智慧城市网 城市在线】近年来,泰安肥城市把超限超载治理作为平安肥城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执法理念和模式,建设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全面推进“人治”向“技治”转变,实现了全域全天候无死角闭环“数字治超”,道路运输安全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建设高标准“数字治超”系统
肥城市投入4000余万元,依托不停车检测系统及动态
汽车衡技术,配合超限管理系统建设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在全市所有出入国、省、县道,规划建设检测点12处,车道54条。
建强“治超大脑”
治超非现场执法控制室作为非现场工作的“大脑”,依托超限管理系统和硬件系统,实现三个功能:
展示功能:接收现场站点所有数据,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全市路网数据、道路运输数据、超限车辆信息等数据进行直观展示;
筛选功能:保留违规超限车辆、车牌照片、行驶视频,以及载重数据,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记忆功能:对违章数据实现长时间留存,并将违章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到省厅及肥城市
大数据局,做到数据安全多重保障。
打造“治超哨兵”
规划建设由监控设备和动态汽车衡组成的12处检测“哨兵”,为系统提供运行保障,实现对车辆车型、车牌、车速及重量信息的采集。同时,在每个站点还设置卸货场地公示牌及动态LED情报板,司机通过动态情报板看到实时载重数据,可视情况选择复核数据或者根据公示牌就近卸载货物,及时消除违法行为。
构建“治超网络”
系统启用以来,实现肥城市2824公里的道路全天候监控和“闭环式”管理,推动道路管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杜绝了绕路逃避检测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肥城市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监测系统,真正实现肥城市内所有国、省、县、乡、村道全覆盖。
创新高效能“数字执法”模式
革新非现场执法模式
公路超限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整合称重系统、抓拍系统及图像分析功能,实现了对道路交通的全天候24小时连续监控,有效缓解了执法人员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创新证据确认流程
以确认交通违法行为的视听资料作为主要证据,对系统中抓拍到的违章数据进行三次审查,初审排除问题数据,复审审核数据是否合规,终审进行再次复核。当三项审查均无问题,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时,数据才能作为处罚依据,进入立案调查程序,对违法主体进行处罚。
构建高水平的“数字协同”机制
加强部门协同
建立超载治理的联动机制,对于多次、不予整改的违法车辆纳入“黑名单”,当车辆再次进入本区域系统会自动报警。与交警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接平台,对系统数据进行整合,获取车辆信息,及时识别发现遮牌、套牌、假牌、无牌车辆,便于开展违规超限车辆的“一超四罚”工作。
加强科技协同
同步安装交警部门监控设备,打击以遮挡号牌方式逃避检测行为,力争让超限车辆“无所遁形”。
加强数据协同
数据直接贯通上下级,采集到的数据被认定违法后,自动上传至省交通厅和肥城市大数据局,数据信息无法随意更改、删除,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自推行“数字治超”以来,肥城市道路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减少15.6%,市内道路超限率从10%降至不足1%,群众出行更加安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