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智慧社区网>资讯列表>2025安防行业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

2025安防行业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

2025年01月02日 08:51:19 人气: 32718 来源: CPS中安网
  【智慧城市网 行业标准】众所周知,国内安防行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行业总产值已突破万亿大关。2024年行业虽说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但依旧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国家推出的各种扶持政策起到关键性作用。
 
  2025伊始,安防行业又有哪些行业新规或者政策实施,CPS中安网在这里整理了部分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供大家查看!
 
  《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第1部分:系统设计和规范》
 
  为了规范和指导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国家标准GB/T 44261.1-2024《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第1部分:系统设计和规范》于2024年7月24日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2月1日实施。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大华股份、熵基科技、云从科技、瑞为技术、九联科技、新大陆等47家企事业单位。
 
  在内容上,该标准分别从应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用例、架构、软硬件规范、系统设计考虑事项等方面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做出详细的说明。
 
  《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第4部分:真值与视频标注程序》
 
  国家标准GB/T 44261.4-2024《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第4部分:真值与视频标注程序》于2024年10月26日发布,将于2025年5月1日实施。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熵基科技、云从科技、瑞为技术、九联科技、新大陆、狄耐克等42家企事业单位。
 
  主要内容是用于指导规范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生物特征识别相关的真值与标注程序。同时该标准等同于ISO/IEC国际标准:ISO/IEC30137-4:2021。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份对视频监控系统中出现的人、人脸、以及其他身体部位和任意主体进行标注的规范。标注对象包括人脸、嘴巴、躯干、虹膜、指纹、掌纹等。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要求》
 
  国家标准GB/T 44248-2024《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要求》于2024年7月24日发布,将于2025年2月1日实施。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熵基科技、青岛海信、华为、旷视科技、奥比中光、依图科技等70家企事业单位。
 
  本文件规定了人脸识别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规划与评估、施工与验收、系统运维与终止、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人脸识别系统相关方组织开展人脸识别系统应用,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组织对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进行评估、管理和监督。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
 
  强制性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规范》(GB 17681-2024)(以下简称:《规范》)于2024年11月28日发布,将于2025年6月1日起实施。
 
  据了解,该《规范》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的基本要求、设计要求、施工要求、质量验收、运行与检维修、报警管理与优化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其中,文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电视监视系统、雷电预警系统、接地电阻监测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
 
  《巡检机器人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GB/T 44312-2024《巡检机器人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于2024年8月23日发布,将于2025年3月1日实施。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华北电力大学 、合肥科大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2部分:智慧社区评价》
 
  国家标准GB/T 42455.2-2024《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2部分:智慧社区评价》于2024年9月29日发布,将于2025年4月1日实施。
 
  标准规定了智慧社区评价的术语、定义、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智慧社区评价和认定,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智慧社区的建设,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模式‌。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